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下简称“国财国土”领域)是检察公益诉讼监督的法定领域,也是重点领域。2017年以来,金昌检察机关紧盯国家“钱袋子”,扎实开展国有财产和国有土地出让领域公益诉讼工作。截至目前,国财领域办理案件1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件;国有土地出让领域办理案件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件。诉前检察建议均被回复采纳,督促收回国有财产76万余元,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1961万余元,为保护国有财产安全贡献了检察力量。
积极主动探索,有序推进工作开展。一是坚持把“国财国土”保护作为公益诉讼工作的重点,主动向党委、人大、政府汇报,积极与自然资源、财政、人社、金融等职能部门沟通,赢得各方支持。二是聚焦发展大局和民生热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群众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医疗保障基金、人防易地建设费等作为突破口,抓线索排摸、案件办理、案例拓展,形成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工作格局。全市检察机关围绕人防工程异地建设费等国有资产征收不到位、不规范等问题进行监督,督促人防等部门依法履职,督促追缴国有财产76万余元,有效防止了国有财产流失。
丰富协作形式,深挖线索摸排力度。一是建立机制,形成保护合力。为加强“国财国土”领域协作配合,会同市审计局、市税务局建立“国财国土”领域线索发现、移送、跟踪机制,扎实稳妥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形成公益保护合力。二是出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试行)》,上线公益诉讼志愿者微共治平台,通过调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公众积极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向检察机关举报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三是建立公益诉讼大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赋能,发现案件线索。2022年集中开展“国财国土”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中,借助大数据,梳理类案监督线索8件,发出类案检察建议2件,督促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1559余万元。
依法能动履职,提升监督治理效能。一是更新理念,注重诉前整改。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交流,通过检察建议、诉前磋商的形式助力解决行政监管难题。针对某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未缴纳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底价(竞买保证金)394万元的问题,通过向责任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履行职责,按期收回全部竞买保证金。针对某房地产公司未按期缴纳国有土地出让金1559余万元的问题,通过积极与责任单位、企业沟通,进行诉前磋商,按期收回全部土地出让金价款。二是敢于监督,坚持以诉促改。敢于较真碰硬,以诉的形式保障监督效果。围绕一件追缴骗取国家增值税退税款案,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要求相关责任单位依法履行职责,追缴案款195万元,诉讼请求得到法院支持,彰显了检察机关办案到底、监督到位的决心。三是能动履职,推动综合治理。不断强化对“国财国土”领域行政权的依法监督,在推动系统治理和溯源治理上出实招、促实效,更好地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针对欠缴土地出让金、部分土地长期闲置等情形,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责任单位按程序收回6宗闲置土地,面积合计590.81亩,督促开工建设5宗土地,有效盘活闲置土地,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金昌经济发展。督促整治闲置土地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2021年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