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旁听庭审间悟法 在报告撰写中成长
秦静玉
七月流火 初窥门径
今年盛夏,我怀揣着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检察工作的向往,来到了金昌市检察院实习。检察院门口悬挂的国徽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箴言。初来乍到,跟随检察官翻阅卷宗时,那些密密麻麻的笔录、条理清晰的证据链,如同一幅幅拼图,还原出案件的真相轮廓。我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细节——原来正义的实现,从来都离不开“抽丝剥茧”的耐心与“明察秋毫”的细致。
八月未央 躬行践履
实习这段时间,记忆最深刻的是跟随带教检察官,走进法庭观摩庭审。坐在旁听席上,当公诉人铿锵有力地宣读起诉书时,当一份份证据在法庭上呈现时,我看到了法律利剑出鞘的庄严时刻。公诉人慷慨陈词,逻辑缜密如“金城汤池”;辩护律师据理力争,言辞犀利似“剑拔弩张”;而法官端坐高台,目光如炬,最终以“掷地有声”的判决守护了公平正义。看着公诉人条理清晰地举证、回应辩护意见,听着法庭对案件事实的调查与辩论,我才真正感受到庭审现场的庄重与严谨。庭审让我明白法律不仅是“定分止争”的标尺,更是“为民请命”的利器。
我也尝试写过两次审查报告的初稿,不过都是挑案卷里事实相对清晰的部分来写——比如梳理案件的时间线、整理已固定的证据清单,内容不算复杂,却要反复翻看卷宗核对每一个信息,生怕记错一个日期或漏标一份证据页码,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了好几遍,才敢暂时定稿。随着实习的深入,我开始按照“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的逻辑整理卷宗内容,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先记在本子上,趁空闲时翻找法条或参考案例,也算一点点摸清了非法集资等类案件的卷宗特点。这些工作算不上繁重,却让我慢慢理解了这份工作对“严谨”二字的要求。
九月风凉 悟有所长
这段实习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却满是脚踏实地的收获。我不再是只懂法条的“纸上谈兵者”,而是在整理卷宗的指尖、庭审现场的目光里、撰写报告的笔尖,触摸到了法律的温度与重量。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检察工作不需要华丽的辞藻,需要的是对细节的坚守、对事实的尊重、对法律的敬畏。
十月授衣,满载而归
秋风渐起时,实习接近尾声。回首这段时光,既有“茅塞顿开”的顿悟,也有“豁然开朗”的欣喜,心中更是多了份沉甸甸的感悟:法律之路,道阻且长,但总有一群人以“铁肩担道义”的豪情,以“润物细无声”的坚守,在维护正义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而我,也将带着这份“初心不改”的感动,在法律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稳、更实。
作者简介
秦静玉,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现于金昌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