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大提升——甘肃政法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宣传活动”】【城市行记——走进酒泉】“飞天故里”感受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
时间:2019-09-20 16:10:26 来源:甘肃法制报
作者: 点击数:
“飞天故里”感受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
乘着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的东风,酒泉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17日,“见证大提升——甘肃政法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宣传活动”走进酒泉第一站——敦煌市。
敦煌市,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敦煌,我们度过了这次采访最初的一夜,一觉醒来,已是早上六半点,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大漠的日出又是怎样的呢?
带着无比的期待,激动地守着日出。
果然是个好天气,抬头望去,窗外东方一层红红的晨晕之上,露出一弯“笑脸”,那该是日出了。
感觉一切都复苏了,蠢动了,觉醒了。
与陇中不同的是,在这广袤的地方,见到的太阳不是从山头上升起的,而是从一望无际的大漠的边缘、遥远的地平线的上头、那一层红彤彤的云里慢慢烘托出来的。
那弯“笑脸”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变成一个红红的“圆球”,一只象发着亮光的火球悬挂在空中。
放眼望去,整个敦煌城沐浴在一片柔和的晨光中,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美好!
早晨8点,采访团成员如约在酒店门口集合。
经过一夜的休整,大家都神采奕奕,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
采访团一行人先后到敦煌市公安局、敦煌市桥北社区、敦煌市人民法院采访,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敦煌市政法工作的成果。
在敦煌市公安局采访时,一心为警舍家忘私的公安精神感动着采访团的每个人。
在大家印象中,公安工作任务繁重,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是家常便饭。
但当听到敦煌市公安局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长兼雅丹公安检查站站长李生寿20多年如一日,完成罗布泊探险遇难救援任务168次,从死亡线上救回20多条鲜活的生命时,整个采访现场鸦雀无声。
2016年9月,李生寿的女儿生孩子,由于难产大出血后又引起感染,从敦煌转到酒泉再转到兰州抢救,李生寿当时正在寻找雅丹走失的游客脱不开身,耽误了姑娘最需要照顾的时刻。
直到六七天后找到走失的游客,他才赶到兰州,此时,女儿已转危为安。
“我怎么摊上了你这么个爹啊,从小你没陪我过过一个生日,如今我30岁了,鬼门关上转了两圈了,你还是舍不下你的雅丹,难道你就离不开那个雅丹吗?”回忆起女儿说的话,李生寿是满满的愧疚。
2011年12月,李生寿80多岁老父母同时病危想见他最后一面,彼时,他正坚守在罗布泊咸水泉地区,因为远离市区、通信中断,道路难行,送信车辆又抛描,父母一直未能与他取得联系,父母亲最后带着没有见到小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先后离开了人世。
“其实不是雅丹离不开我,我也更离不开雅丹,因为我的情在那里,我的魂在那里,我的根在那里。
”李生寿述说着他对雅丹的感情。
这个情在雅丹,魂在雅丹,根早已凝聚成一种甘于寂寞、忠诚坚守的雅丹公安精神的“最美人民警察”,其形象深深地烙在了采访团成员的脑海中。
走入敦煌市法院,院内松枝摇曳,景色怡人,审判综合楼庄严肃穆,身处其中不由让人心生敬仰之感。
拾阶而上,阶梯两侧绘有不同法治元素的浮雕交相呼应,楼面正中国徽高悬,熠熠生辉,公平正义的法治气息处处可见、可感。
采访团成员实地观摩了法治浮雕墙、诉讼服务中心,信息集控中心、数字科技法庭等,对借力大数据打造智慧大院,让大数据为司法审判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为民新篇章发出由衷感叹。
沙州镇为敦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沙洲镇桥北社区位于敦煌市党河风情线中段西岸,常住居民4878户,12428人,近年来,桥北社区获得了2017年全国“百县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社区”、甘肃省民主法治社区、连续三届获得文博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采访中,大家纷纷感叹小社区大作为。
17日午饭后,采访团乘中巴车赶赴酒泉肃州。
沿途河西走廊的风光,既是风景更是历史。
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酒泉市肃州区。
18日一大早,采访团马不停蹄开始酒泉的采访活动。
一出酒店,才发现天气不太好,正下着雨。
冒着蒙蒙细雨采访,走乡镇进社区,每到一处,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酒泉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长效工程来抓,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的决心和信心。
那一块块沾满汗水的奖牌展示着酒泉市政法工作不甘平凡、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
“飞天故里”正以全新的节奏,在新时代快速向前。(何明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