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正文
检察新闻

【见证大提升】小社区编织大和谐

时间:2019-10-12 15:38:53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马震坤 点击数:

在甘肃省临夏市东区街道有一个社区,辖区总面积0.5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10多个民族的1817户群众5781人。在这个社区里,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帮助,一起创造着幸福美好的明天。这个社区就是临夏市东区街道2016年1月成立的和谐社区。  和谐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的社区,搞好民族团结一直是社区里的一件大事。由于该社区党支部倡导“睦邻生活服务圈”,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以整合资源为切入点、以社会参与为着力点、以构建和谐社区为落脚点,着力探索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子,全面构筑“大综治”工作格局,从而形成了社区党支部、辖区党组织与居民的三方联动机制,为“平安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社区长期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而把各族群众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开创了致富路上共携手,各族群众一家亲的民族团结新局面,被甘肃省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

其实,早在几年前,这里还不是这幅景象。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随着城市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新建楼群逐渐增多、不断聚集,呈现出农村向城市过渡、农民向市民转变、村务管理向社区服务渐变的明显特征。同时,也暴露出小区环境脏乱差、居民素质参差不齐、流动人口管理难等诸多问题。为此,该社区从大局着眼,结合社区实际,以团结稳定发展为宗旨,探索开展了“睦邻生活服务圈”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走出了一条城市党建的新路子。
现在,随着“睦邻生活服务圈”活动的开展,社区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各民族群众之间越来越团结和谐。
提起“睦邻生活服务圈”,记者了解到,它是和谐社区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方面所做的一种有益探索,他们通过党建引领,主要打造“党建联盟圈”“精品文化圈”“便民服务圈”“幸福互助圈”“阳光睦邻圈”,并依托这5个圈开展各项工作,通过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在服务居民群众中实现创新社会管理,使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融入基层、融入群众,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使社区建设逐步从“替民当家”向“让民做主”、从“大包大揽”向“共同参与”转变,真正做到大事小事群众说了算,社区、居民一家亲。

为了让社区居民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社区在“共同参与”上做文章,创建和谐社区党史教育基地,通过图文并茂的版面展示,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入了解党史国史,切实发挥党史教育基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教育作用。开设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经常性开展文明出行、家风家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节能环保等宣讲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居民道德素养。定期在小区广场举办红色经典诵读、阅读丈量世界、书画诗词交流等活动,吸引众多辖区群众参加,通过重温经典、回顾历史,进一步锤炼党性,凝聚共识,促进邻里和睦、社区和谐。与此同时,他们还重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元旦、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积极协调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教育局,在义务商贸城百姓大舞台举办“庆元旦迎新年”“迎中秋庆国庆”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和睦邻生活服务圈联欢会、“元宵节”移风易俗、“六一”大手牵小手等系列活动,组建了“舞之韵”“和谐苑”等三只群众文艺表演队,将“三个离不开”“两个维护”等思想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目前,在各类活动的助推下,这里的各族群众之间已经形成平时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和谐社区自成立以来,社区一班人一直琢磨着如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东区开发进程中,当地很多群众拿到了征地拆迁款,大多都做起了小生意,但还有一部分群众依然就业困难。50岁的王某住在和谐苑小区,丈夫几年前去世,儿子在兰州上大学,家里还有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患病的女儿,一家人的生活靠低保维持,日子过得很艰辛。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主动帮王某找了一份物业公司保洁员的工作。“非常感谢社区的干部给我找了这份工作,既能随时照顾家里,每月还有2000多块的工资。”采访时,王某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近年来,和谐社区结合辖区企事业单位多、餐饮商场超市等场所多的实际,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并依托“睦邻生活服务圈”公益活动搭建就业桥梁,积极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人次。

为了提升群众满意度,全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该社区还将卫生室升级为卫生服务站,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解决了以往村级卫生室不能输液的难题,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看病输液。同时,为部分高龄老人和残疾人定制了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定期上门开展医疗服务。结合“一米阳光”民情驿站,热情接待来访居民,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全力解决实际困难,在社区各小区安装电动车充电桩6处,在不改变原有绿化面积的基础上,利用绿化砖增加停车位54处。

“以前我给电动车充电,都得把电池拿出来提上楼充,很费劲,自从有了这个充电桩就方便多了,省时省力又快捷。”东方丽景小区住户刘某告诉记者,由于楼内没有电梯,很多时候她都是从家里的窗口将电线拉到楼下充电,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今一元钱能充电5小时,安全又便宜,这样的服务她很满意。
如今,临夏市东区街道和谐社区正沿着自己创立的“睦邻生活服务圈”,稳步展现着一幅幅民族和谐的美丽画卷……(马震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