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
八坊十三巷地处临夏市八坊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居住着7006户19774名群众,贫困面广,开发难度大。2015年,临夏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八坊十三巷古街居民保护和开发项目,遵循“景观进巷、商业进院”的原则,针对居民实际需求,从商铺、家门、墙面、屋檐、景观、绿化等多方面着手,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化设计、一户一策、共商共建的方式实施保护开发。目前,八坊十三巷项目已完成项目总工程量的96%。
项目的顺利实施,把文化传承保护、旅游产业培育、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困难群众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拆一间房,不搬迁一户群众,不让群众出一分钱,在保护开发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地方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切实提高了群众旅游收入。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古9月26日午饭后,“见证大提升——甘肃政法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临夏回族自治州。
采访团一路从会宁直奔临夏州。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于18点左右抵达目的地,夜宿临夏市。
临夏古称河州,这儿的人们友善,这儿的建筑精致,整个城市散发着一种静谧、和谐的景象。
晚饭后,采访团前往八坊十三巷,采访八坊十三巷改造提升项目,实地感受了尊重民意、共商共建,昔日城中村“旧貌换新颜”,变身文旅新地标的和美画卷。
八坊十三巷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唐巷在清真寺中交织,清真寺围绕着这些古巷。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
漫步在八坊十三巷中,一幢接一幢的建筑,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置身其中,细细欣赏,方能领略其中的清雅韵致。
八坊民居院落多以四面合围、对称封闭式的小型四合院为主。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独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数富裕人家还建有偏院、车马院或一进数院式。
有些景色,忍不住想要近距离接触;有些历史,忍不住想要触碰。
走进其中一座大户人家的院落,木质的窗台上,有蕾丝窗帘和花儿点缀,煞是好看。相比临夏的建筑,八坊十三巷中穿梭的当地人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环境安静而又惬意,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似乎成了他们共同的生活理念。
9月27日,采访团参加完座谈会,直奔临夏市东区街道和谐社区采访了“党建区域化联盟睦邻生活服务圈”。
随后,前往临夏市检察院、临夏州法院、永靖县法院、永靖县公安局、刘家峡镇、永靖县水上派出所等地采访,实地感受临夏州政法工作的新做法、新亮点、新成效。
当天的采访结束已是傍晚,采访团成员踏着夜色返回兰州。至此,集中采访圆满收官。(何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