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正文
检察新闻

【“见证大提升——甘肃政法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宣传活动”】点滴之间彰显甘肃酒泉公安平安伟力

时间:2019-09-21 15:20:4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拍照、定位、采集、录入,民警、辅警、网格员、企业主,挨家挨户敲门,一户一户核对,白天没人晚上来,晚上没人周末来,争分夺秒、错时工作……这是今年以来酒泉市各县、各镇、各派出所随处可见的工作场景。

  这就是地处甘疆咽喉要道的甘肃酒泉公安有效开展社会治理,有力维稳社会稳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酒泉,打造平安甘肃的有效方法。


  据记者了解,酒泉公安在近一年来的21次大型安保任务、扫黑除恶等49次大仗硬战中,破案1018起刑事案件,查处4572起治安案件,以担当作为、求真务实、主动回应群众期盼的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靠固本强基、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行稳致远、升级发展的新时代强警之路。

“小小信息”夯实智慧警务“大基础”

  蓝底白字、金属质地,街巷号码和右下角的二维码格外醒目。 今年以来,细心的群众发现,酒泉七里镇大街小巷的商店门口和居民楼院的单元门口多了一个不一样的“小东西”,而就是这个“小东西”解决了人、房、物之间零散的信息有了互相印证的关联,让公安基础信息真正实现了真实鲜活、动态管护,切实解决了发生案件后公安机关能够科学研判快侦快破、群众发生紧急情况报警求助时公安机关能够精准快速到达现场等社会治理中的诸多“大问题”,也承载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下创新发展智慧警务的“大平安”。

  今年年初,酒泉公安围绕一标三实标准信息采集录入,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夯实社区警务工作的大会战。

  酒泉市19.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多万,工作总量之大,紧靠民警力量显然不足,酒泉市公安局在充分考量“人口、地况、警力”三大要素后,提请市政府、市综治办支持,调集社会力量打好“协同战”,市综治办、市公安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一标三实集中采集工作方案》,先后召开2次一标三实工作部署会、3次一标三实工作推进会,形成了“党政牵头、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上下齐心、齐抓共建”的良好格局,做好了顶层设计,以确保信息总量按时间进度稳步增长。

  全市以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将“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纳入季度分县局考核、民警考评之中,实行“督、考、奖、问”到位工作责任体系,并利用信息平台,精准指引、有的放矢,采取定期通报漏项信息、限期采集录入的办法,确保一标三实信息应采尽采、不错不漏。

  按照责任区划分,采取包片、包点、社区民警与网格员捆绑作业的方法,即一名社区民警、辅警带领村、社网格员开展工作,实行专人筛查、逐项核查、重点抽查的工作制度,将检查结果与分县局及民警绩效考核等次挂钩,形成了各分县局齐抓共管、各业务口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确保录入平台的信息准确、鲜活。

  在推进“一标三实”工作的日日夜夜里,每个单位都是一段精彩的篇章,每个人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酒泉市公安局七里镇分局在前期“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和青海油田相关党委协调,争取建设资金60余万元,已将标准地址“二维码”门楼牌制作完成并上墙,为全省、全市树立起了标杆和样板。 “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扫一扫这个二维码,会弹出一个页面,上面清楚地写着辖区派出所、社区民警以及街巷地址的具体信息,同时还可进行各类公共服务的办理和政策查询。 ”房主可以自主上报所在房屋和居住人员、所在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相关信息,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社区治安管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 提起“一标三实”工作,七里镇公安分局治安大队长鲁恒有使不完的劲、说不完的话。 “我们每天工作至少15个小时以上,除了上厕所和吃饭睡觉,基本都在做‘一标三实’工作。 ” 自采集工作开始后,七里镇公安分局第二警务区、警长孙智安和他的同事们就没好好休息过,也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民警们早上7点不到就起床出门采集信息,趁天气凉爽时加快步伐多走几户,中午吃完饭就开始录入信息,一直到晚上采补遗漏的信息,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到深夜。 “一标三实”基础工作就如同塑造一个人的形象,既要有实实在在的内涵,还要有精美外表。 七里镇公安分局局长张兴平这样形象地比喻二维码电子门牌上墙工作。

  “肃州区作为全市公安机关中任务量最大的单位,每一个人都必须发挥千钧之力,每一个部门都必须全力以赴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好这项工作。 ”这是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分管治安工作的副局长武海龙逢会必讲的一句话,必须带着使命感去做这项工作,再苦再累都不能退缩,一个信息都不能放过。 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酒泉“一标三实”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为全省做出了标杆。

  从“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录入到二维码电子门牌上墙,酒泉公安上下同心,全警聚力,实干担当,严格按照省厅“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省民政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快推进标准门楼牌设置工作的通知》《甘肃省二维码地名标志制作设置规范(实行)》等要求,强力推进“一标三实”工作落实,不断加强基层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工作,持续夯实公安基层基础。 截至目前,共采集录入“一标三实”信息数据233.06万条,其中采集标准地址56.54万条,在全省排名考核中排名第一。 特别是七里镇、玉门市公安局等分县局,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迅速推进标准门牌制作上墙工作,真正做到了实有人口“人房一致、动知轨迹、定知住处”。

  今年8月,甘肃省在酒泉玉门召开了全省地名标志设置现场会,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民政部门负责人和全市9个公安分管治安工作的局领导和治安大队长参加了会议,对酒泉“一标三实”、二维码门牌制作上墙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以“一标三实”为龙头的社区警务工作,极大地夯实了公安基础工作,实现了公安基础工作由“脚板+手记+薄录”的传统警务向“平板+数据+动态维护”的智慧警务的转变,为合成作战、破案追逃、维稳处突、行业监管等各项公安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有效提升了酒泉社会治安管控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

小处见真章  小事暖民心

  敦煌莫高镇村民家的几只羊被盗,民警很快上门了解情况展开侦查,不久便破获了案件; 市民在鸣沙山景点,手机遗失了,民警调看视频监控很快帮忙找回; 数百元现金被盗,民警通过排查,很快找到了线索……

  一件件小案得以及时告破、一桩桩小事得到很快解决,看似微不足道,其实直接牵连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而这一切都源于酒泉公安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

  酒泉公安用耐心与细致为群众办好点滴小事,用认真与负责为群众防御各类风险。 作为全省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申报单位之一的玉门市玉关路派出所,在创新民生警务上独树一帜,他们依托创新“玉门公安微信联心群”拉近警民关系,启动了“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普法活动,健全了为民服务机制,实行了“不接待完最后一位群众不下班、不办完当天手续不下班、不办完急办事项不下班”的“三不下班”制度,用务实作风回应民情民意。 而这只是酒泉公安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为契机、以构建城乡治理新格局为目标、不断探索完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创新警务运行模式的一个缩影。

  根据全市发案情况和执法办案单位工作职责,酒泉市公安机关进一步落实破案责任,明确破案任务,把“破小案”任务细致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量化到平时,将打击重点指向街面抢夺、扒窃、砸车盗窃、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电动车等严重侵犯群众切身利益的侵财案件; 坚持将小案当大案破,以大数据思维为引领,利用合成作战中心,形成多警联动、资源共享、科学合成、高效运转的破案工作模式,并通过以打促防和监控系统,形成“天网+地网”“警力+民力”“传统+科技”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犯或少受损失。

  他们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力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治安巡防、矛盾调处等平安公益活动,最大限度发挥民力无限的作用; 聚焦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民生小事,倾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整合基层网格管理站、社区戒毒工作站等站点职能,实行风险联控、矛盾联调、治安联防、警民联勤的工作模式,切实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坚定支持者,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发现矛盾风险、第一时间排查化解社会风险隐患。

  同时,酒泉公安机关牢固树立“警务围着民意转、警力围着百姓转”的两个理念,构建了“一室两队三站”的警务模式,60%的警力下沉社区; 开展常态化大走访及互动型的平安议事活动,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打造亲民爱民、为群众帮小忙、解小忧的“邻家警察”; 推行分管警务站、联系行政村、挂钩社会组织的工作制度,推出警务站24小时勤务、社区民警错班式警务等举措; 广泛建立民警工作站、警民联系点,构建“10分钟警务工作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他们依托“三大机制”和“三小工作法”,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实现了“五降”工作目标。 今年以来,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5.6%,治安案件查处量同比下降15.1%,“两抢一盗”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2.5%,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同比下降11.7%,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1%,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970起……

  这一组组看似平常的数字背后,充分体现了酒泉公安民警情为百姓所系、一切为群众着想的赤胆忠心。

  敦煌市公安局党河派出所准确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聚焦多元化矛盾化解、全时空平安守护、零距离服务群众、常态化关爱民警,建立完善“微信+”社区警务机制、“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大维稳工作机制、数字警务机制、警社融合机制、零距离服务群众机制等“六大工作机制”,力求“党政认可、群众满意、民警幸福”的工作目标。

  “李妈,你家住的人有没有变化啊? 有的话给我报一下身份证号码,我好及时登记录入到系统里哦。 ”这是瓜州县公安局渊泉派出所社区民警赵静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基础工作使多层身份的社区民警在各自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他们也许没有侦破大案后的鲜花和掌声,也许无缘街头擒凶后的凛然和无畏,但是琐碎忙碌的警务工作,却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一杆秤,能秤出一个社区民警的基本功力,也验证着公安机关忠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一要调整经营方式,并对打烊时间提前到凌晨2点之前; 二要取消喇叭叫号,换成人工叫号,并控制音量; 三要取消在场所外摆桌子,并对排队的客人进行提醒,降低喧哗声音。 ”这是敦煌公安民警在接到一位老人对家门口烧烤店营业场所,因喧闹声太大的投诉后,第一时间会同社区干部开出的“整改良方”。 经过几天持续的关注,这个“闹市区”终于平静下来了。

“治安户长制”催生现代警务“新警力”

  在敦煌,9个乡镇、8个社区、58个村委会、14个派出所聘任583名治安户长手持聘书、胸带标志走马上任,并严格落实教育培训、巡逻守护、工作例会、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切实把公安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社区、村组,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空能力,创造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敦煌模式”。

  在金塔,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治安户长”人熟、地熟等优势,从切实管好用好“治安户长”角度出发,运用“统一公开聘任、统一审核审批、统一集中培训、统一制作证件、统一标志编号、统一考评奖惩”的“六统一工作法”规范治安户长工作,弥补现有警务资源不足的同时,将“治安户长”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

  在瓜州,公安机关坚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群众工作路线,采取“提升认识、‘被动’变‘主动’,因地制宜、‘漫灌’变‘滴管’,精准施策、‘焦点’变‘纽带’,着眼长远、‘输血’变‘造血’”的“四变措施”,深入排查化解矛盾风险,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困难,赢得群众支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参与社会治理、分享治理成果,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已经成为酒泉公安的普遍共识。

  流动人口给治安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肃州分局南苑派出所创立“警社联调”纠纷调解模式,专门调解各类因治安案件引起的民事纠纷,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农村派出所警力有限,敦煌魏家桥推出“一村一辅警”,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依靠群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辅警力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农村警务提质增效。

  因大型安保活动多,肃州公安分局指导形成了“祁连志愿者”“杨柳支援者协会”“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一批群众参与的平安建设志愿者特色品牌,助力多项重大安保活动圆满完成。

  扫黑除恶中,肃州警方根据平安志愿者反映的线索,在当地群众的配合指引下进行指挥调度和打击处理工作,做到了信息准确、精准打击、处理及时。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显伟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唯有夯实“一个个小基础”,才能铸就全社会的“大平安”。 酒泉公安正是从这样的战略构想出发,着眼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坚持扎实开展“一标三实”,实现了警务手段新突破,让公安工作的根基扎得更加稳固了;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警务能力新提升,让“平安不出事”的美好愿景变为了现实; 坚持依靠群众、运用治安户长制,实现了警务机制新发展,让酒泉公安工作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更加夺目的光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