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不必像往常一样走程序,更不必对簿公堂,在和颜悦色的家长里短中,再大的难心事也能在这里“摆平”“搞定”。9月18日,记者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甘肃省肃州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诉调服务中心,对肃州区人民法院多措并举构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把法庭建设成诉源治理平台,营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院版本的经验和先进做法进行了采访。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法院诉调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于2019年5月17日。
据记者了解,这个新成立的中心,整合了人民调解和司法审判两个工作机制的资源,对外加强与其他非诉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对接,对内强化诉讼案件的分流引导和多元化解,建立了调解程序前置、立案分流、调解与速裁衔接、委托调解等多种机制,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力量全员进入,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信息共享、互相配合、就地化解”的“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矛盾调处机制,使肃州区人民法院诉调服务中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职能,“脱胎换骨”升级成为集诉讼服务、案件分流、多元化解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成为矛盾纠纷处理的集中地、调度站、分流点及司法便民的大平台。
这个中心运行3个多月以来,近千名群众在这里享受到了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近百件涉诉案件第一时间得到了化解。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仅是党中央对人民的承诺,更是肃州区人民法院诉调服务中心改造后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问题。
走进新改建的肃州区人民法院诉调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环境、井然有序的工作氛围,不由让记者从心里赞叹:
“变了,变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
记者在现场看到,着装整齐的法官依次坐在16个开放式服务窗口前为群众办理涉诉事务。
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一直在滚动播放着立案登记的相关规定、立案流程等需要公开的内容,服务窗口上吊牌明示着各窗口职能,一目了然。
在等候区,立案当事人按号排队等候立案,除了排号机呼叫号码的清脆声音,安静且秩序井然。
在大厅入口,法官和诉导员热情地迎候着每一位前来立案、办理诉讼事宜的群众,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耐心地为他们解答相关问题,并指引他们到相关窗口办理诉讼事宜。
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特别是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大量的案件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增多,致使一线法官办案负荷越来越重,也使得审判质量与审判效率难以兼顾。
司法改革以来,肃州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行“智慧立案”,减轻一线法官工作压力,实现了立案方式多样化、智能化。
在新改造的肃州区诉调服务中心,将审判辅助性事务进行集约化、智能化办理,由诉调服务中心集中行使诉讼引导、立案登记、诉讼费收缴、查询咨询、材料收转、诉前调解等20多项功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前来办事的群众在新的环境下摇身一变成为这里的“主人”,真正实现了“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
“立案是各类案件进入法院审判和执行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第一步。
原有的立案大厅功能过于单一,已经无法适应法院当前立案工作的需要。
来过法院办过业务的群众可能知道,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几张办公桌在一楼大厅内一字排开,不仅费力、耗时,而且也占用了大量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来办理业务的某一位群众稍微声音响一些,隔壁办理业务的群众可能就要受到影响。
遇到人流高峰期,整个大厅内人声鼎沸、嘈杂热闹,不管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是来办事的群众,体验感都不是特别好。
”肃州区人民法院诉调服务中心主任卢彩玲说,改建之后的调诉服务中心统一办公,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可以说,窗口前移、公开透明、服务周到、功能齐全,成为诉调服务中心的最大亮点。
这也保证了当事人能够有序、快速、高效的办理相关业务,提供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服务当事人。
在肃州区人民法院调诉中心,设有导诉服务区、立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自助服务区、涉诉信访服务区、并建立诉调对接工作室。
新配备的6台智能终端,具备立案指引、诉讼风险告知、诉状自动生成、联系法官、案件查询等10项功能。
新引进的智能云柜,当事人只需扫描材料清单上的二维码,即可将材料放入云柜,后台系统会实时向承办法官手机推送含提取码的短信,大大方便了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材料转接。
“以前,法院只有立案窗口一种前台服务,当事人递交材料、判后释疑、兑付执行案款等都必须找承办法官,不仅法官疲于应对,当事人还会产生办事难的疑问和不满。
”卢彩玲介绍,现在,中心积极引入自助叫号、立案、查询、风险评估、诉状辅助生成等一体化智能自助服务终端,从进入诉讼服务中心开始,当事人就可以根据需求,通过自助服务终端办理案件流程及公告查询、诉状生成、风险评估等诉讼事项。
这条智能化“绿色通道”既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又为办事群众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业务办理渠道,有效减少当事人诉累,从根源上化解了人民群众参与诉讼活动的障碍。
如果说对外服务是“破题”,是改善“案多人少”压力的外围环境,那么对内服务则是“解题”,是破解“案多人少”矛盾的内部途径。
肃州区人民法院致力于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将以前需要在诉讼服务大厅办理的部分诉讼事务“克隆”到了互联网,实现了既开“实体店”,又开“网店”。
在法院信息公开网站上,设有诉讼须知、文书模板、预约立案、网上信访、开庭信息、网上送达、案件查询、预约查询等八个诉讼服务板块,当事人在家里、在办公室,甚至在路途中,都可以通过具有上网功能的电子设备远程办理部分诉讼事务,把大量繁重的案件和前来办案的群众进行了分流,实现了司法与公众的多途径、零距离接触,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统一。
肃州区人民法院院长赵铜山告诉记者:
“肃州区人民法院诉调服务中心是连接群众与法院的桥梁和纽带,承载着对外服务和对内保障的两大功能。
这个平台,对外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实现诉前调解、救助服务、材料收转、信访接待、判后答疑等法律诉求;
对内通过创新机制、建立载体、整合力量,使大量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地化解在基层和初始状态,有效缩短了案件的办理时间,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极大分担了审判团队的办案压力,提高了办案效率,有力促进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
立案大厅作为人民法院的第一道窗口,是人民群众表达诉讼需求、开展诉讼活动、实践司法公正的重要场所。
而在肃州区人民法院,新改造的“一站式”新型诉调服务中心取代了以往功能单一的立案大厅,中心以“诉源治理”为核心,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法院版为引领,登记导入进来的案件,不限场地、不限时间,能调解的当场调解,能解决的就地化解,群众喜欢什么方式调解就会有相应的方式、场地、人员存在,使大量涉法涉诉矛盾化解在一线,真正做到司法改革提档升级。
一大早,肃州区西峰镇村民王某和张某急匆匆来到肃州区人民法院诉调服务中心,在递交邻里纠纷起诉材料之后,要求先将他俩的纠纷进行立案。
原来,王某和张某因一处果树的产权发生了纠纷,两家人都憋着一口气,不肯让步,吵得不可开交,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对案件进作立案预登记后,诉调服务中心法官在认真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后认为该案件适合调解,便主动征求当事人意见,耐心劝导其自愿放弃诉讼程序,转入诉前调解环节。
在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了诉前调解后,参与调解的肃州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分析利害关系,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从早上9时许立案预登记时的剑拔弩张,到10:00诉调中心组织调解,到11:00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不到两个小时一起邻里纠纷引发的矛盾得以化解。
如果这个案子放到以前,按相关法律程序,至少两个月以上。
“我的案子是邻里纠纷,虽然不得已到了诉讼的地步,但在法官的耐心劝说下,还是不想彻底‘撕破脸’,一辈子的邻居还得好好处下去。
”张某告诉记者。
肃州区法院是酒泉市案多人少矛盾最为突出的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平均每天接待办事群众350人次,今年以来,已受理案件9470件,同比上升了50%。
在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法官不仅要办案,同时也承担着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导致办案效率低下,审判质效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最终影响司法公信。
如何破解案多人少的压力,挤出最佳的司法力量投入群众最需要解决的案件中,其核心就是要把大量的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在诉前调节中进行化解。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核心要义在于多元互动,加强诉与调的衔接。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调解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调解与诉讼的对接,这是一个关键点。
”肃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兴设说。
在改革前,诉讼服务中心只是立案一庭的一部分,只是有着立案、接待、排期等功能,在大幅增长的案件压力下,审判庭法官不仅承受着办案压力,又要从事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严重影响办案质效。
而在新成立的诉调中心,民商事案件进入中心,立案法官会对案件进行“风险评估”,即审查案件材料,分析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
若案件适宜进行诉前调解,立案法官即征求当事人意愿,主动宣传诉调对接的特点、优势,告知进入诉讼程序后的风险和利弊,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后,立案法官即对该案进行预登记,然后分流到诉调对接室;
若当事人不同意诉前调解,立案法官则对案件登记立案,案件进入诉讼程序。
同时,“诉”与“调”之间的无缝对接还体现在调解不成的案件,法院随即进行立案登记,进入审判阶段。
即便立了案,调解仍贯穿于诉中和执行等阶段。
在此期间适合调解的案件,诉调中心也会用尽全力进行调解。
针对近几年矛盾纠纷新情况新特点,肃州人民法院对被列入适宜调解的案件进行了调整,主要包括婚姻、赡养、继承等的家事纠纷;
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民商事纠纷;
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
未经基层组织调解而诉至法院的相邻关系、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诉讼标的在30万元以下的人身、财物损害赔偿纠纷以及买卖、借款、租赁、承揽、保险合同纠纷;
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等12大类。
作为矛盾纠纷化解“集中地”,诉调中心发挥涉诉矛盾纠纷分流、调度和协调的“枢纽”,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初始阶段、解决在基层当地,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明显提高、矛盾化解及时有效、互补。
甘肃酒泉肃州区人民法院诉调中心多元化纠纷调解新模式突出了融合和共治两个特点。
融合即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多元力量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式调解,实现优势互补;
共治即司法、社区、乡镇、综治、信访、公安等多部门联动,变“各自为政”为“协调联动”,实现法院引领、多方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综合体系。
今年初,农民工赵某某等人与酒泉市某施工公司发生纠纷,多次协商无果,还发生摩擦,无奈最后到肃州区人民法院立案起诉。
诉调中心法官审查后,认为该案可以诉前调解,遂引导到调解工作室进行诉前调解。
在调解工作室,由诉调中心特邀调解员、行业调委会、公益律师等组成的调解组召集双方当事人,依照“依法、依理、依情”的原则,讲法明理,耐心细致地做通思想工作,经过反复调解,双方当事人于次日即达成协议。
为促使某公司积极履行协议,该院引导双方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的裁定书下达后,该公司很快将赔偿款25万元支付给赵某某等人。
调度和协调的“枢纽”作用,明确了纠纷分流的重点、原则、时限和程序。
为促进诉调对接工作的开展,肃州区人民法院建立了调解程序前置机制、立案分流机制、调解与速裁衔接机制、委派调解机制、司法确认机制等七大类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这些机制的建立,整合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力量,使“诉”与“调”实现了无缝对接,确保了诉调对接的效率、效力和效果。
“我们的调解员队伍涵盖专职法官、退休法官、人大代表、律师、人民陪审员、心理咨询师、社会法官、基层组织的民调人员、婚姻家庭咨询师等行业,他们都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或是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拥有丰富的基层矛盾调解经验。
”肃州区人民法院主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潘志清说,这些法官和人民调解员被划分至调解工作室,遵循调解优先、合力化解、司法支持、依法审查的原则,实行“人民调解员+法官”的模式,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途径解决问题。
人民调解的“柔性优势”与司法调解的“刚性优势”相结合,将人民调解员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与法官专业的法律审判知识相结合,实现调解效果最大化。
“你好,请问是诉调服务中心吗?
我是陈某,我和蒋某、王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想来你们中心调解,想提前预约一下。
”
“你好,我是张某,我和张某某、李某某在社区调解委员会达成了调解协议,想来司法确认,可以吗?
”
在记者采访期间,肃州区人民诉调中心专门开设的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前来咨询的群众和服务电话一直没有停歇。
在诉调中心,专门开设的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和建立的法律服务热线实现了随到随办、优先指派的法律援助“零距离”敞开式服务,一次性明白无误地告知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时需要提供证明材料、受援人的权利义务和诉讼中可能性遇到的风险等事项,避免当事人来回奔波,同时也减轻了其他窗口的压力,提高了中心整体的运行效率。
通过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法院诉调服务中心及诉调对接机制建设构建的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如今,越来越多来肃州区人民法院立案的群众选择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矛盾。
王某是酒泉某地产开发商,也是法院的老诉讼户。
接受完诉前联合调解后的他感触地说:
“肃州区人民法院的这种诉前调解新模式简单快捷高效,不伤自尊、不伤和气,很快就能把问题解决。
”